期货配资开户下雨天还能赤脚踩烂泥修掩体
漆家河九昼夜:蔡仁杰与湘北“泥腿子”团硬撼日军师团长的冬天
1943年,湘北的冬天比往年冷。漆家河那一带,风一吹过稻田,带着点潮气和血腥味儿。老人们后来回忆,说那一年地里都不敢种菜——怕挖出弹壳和骨头。
蔡仁杰,那会儿刚升副师长没多久。其实他老家在江西南昌,一口普通话夹着点赣音。小时候喜欢教书,在村里给孩子念三字经。他娘常说:“读书人不打仗。”可时局乱了,他扔下粉笔杆子进了黄埔五期工兵科。
黄埔出来分到88师工兵营,那时候德国顾问还在上海走来走去,教他们怎么修堑壕、怎么炸桥。有个叫海因茨的德国人,经常用蹩脚中文喊:“快!再快!”据说蔡仁杰学会了一手拆雷,比切萝卜还麻利。
1932年淞沪闸北巷战,他已经是营长。守虹口的时候,有次半夜巡查阵地,被日本炮弹震得耳朵嗡嗡响。他写信回家,说自己差点成了“聋子营长”。不过最难忘还是37年的八·一三会战——虹口那片地方,日本大炮一天能轰上百发。有一次全营五百多人,到最后只剩下不到六十个活下来,多数都是靠钻水沟逃命。
南京沦陷前夕,他被流弹击中小腿,还装作难民混出城。据后来的老部下王士林讲,“老蔡当时脸都灰了,还咬牙说‘这条命欠账,以后慢慢还’。”
到了武汉会战,他调进74军58师,这支部队后来号称“铁军”,但其实很多士兵就是湖南本地农民,也没啥像样装备。“泥腿子”嘛,他们自嘲这样叫自己。但这些人耐苦,不怕死,下雨天还能赤脚踩烂泥修掩体。这些细节,是当年随行翻译张庆元留下的小笔记本上写的,“防御阵地有臭豆腐味,因为有人把饭菜埋土里留着夜宵。”
1938年底,有次在江南外围阻击日军推进,蔡仁杰琢磨出一种分区布防法,把主火力带、观察哨、反击区安排得明明白白。当时还有专家批评他太保守,可事实证明,这套东西真顶用——日军推进速度明显降下来,有一次甚至让敌人的坦克卡在稻田边半宿爬不出来。
41年的上高之役,是他拿手好戏初亮相。在云头山挖深壕,两侧藏桐油罐,一烧就腾起火墙。有个日本记者叫佐藤正男,当场吓傻,在自己的速记本画满烈焰图案,说中国兵“像放鬼火一样”。
时间拉回43年秋末,洞庭湖雾气沉沉。一纸调令把第58师特务团丢到漆家河前沿挡道。这不是主力,只是编制内杂牌队伍,但背后站着新晋副师长蔡仁杰,还有他的那套从德国学来的脑筋加上一肚子的实战经验。
日军13师团横冲直撞,自恃甲种王牌,要“三天踏平湘北”。他们压根没料到对面不是正规重装,而是一群乡野汉子领着几个工程技术员。但这一仗,从第一枪开始就歪楼了:11月18号左右,大雾未散,日本步兵冒进,被提前埋设的雷区绊住;坦克试图绕路,又掉进反坦克壕沟;两翼包抄被机枪交叉射杀,只听见远处传来胡琴声(据村民李大娘讲,那晚有人趁乱拉二胡压惊)。
第三天拂晓,日本工兵想架浮桥偷袭,却正撞入预设爆破圈。据说有位参谋曾悄悄跟身边同事吐槽:“我们这算不上正规打法,全凭一点鬼心思。”而就在爆炸烟尘未散之际,小道消息传开:副官劝老蔡别冒险,人却拎起冲锋枪亲自冲出去。一名湖南籍士卒回忆,“副司令跳坑先跑,我们也不好意思躲啦!”
到了第七八天下午,据当地祠堂管事王二狗讲,看见几名穿皮靴的大官模样的人骑马路过,说是要去督战。不久之后,就传来了决死队组建的小道消息——200多日本精锐绑白布条摸黑渗透,要搞斩首行动。他们以为中国指挥所空虚,其实外圈早已埋满汽油桶和连环雷。当晚寒风刺骨,据幸存者描述,“整个山岗像打雷一样响了一宿。”
最后决死队仅剩十几个人跌跌撞撞退回来。此役之后,第13师团伤亡惨重,再没人提“三日攻陷”的豪言壮语。本地流传一句顺口溜:“漆家河冷死人,不如热血拼命干。”后来有人问起胜负,其实很简单:一个非主力特务团,把不可一世的甲种王牌拖成泥潭,还让对方连脸都丢尽喽!
多年以后,我去常德郊外看过那个旧址,如今草木葱茏,小溪清澈,还有老人摆摊卖腌萝卜干。据说每逢清明,总有姓蔡的人来烧纸钱,也许里面夹杂的是那些当年撑住阵地、不肯退缩的人影吧。
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,仅供学习交流,不构成定论或权威史实参考。
信源包括《抗战中的常德》(岳麓书社)、《国民党将领档案选编》及部分地方志访谈整理等材料。
卓信宝-配资网站开户-配资优选-炒股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